日期:2017-06-06 来源:www.casted.org.cn
字体:【 】
文/吕乃基(东南大学教授)
在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一直处于热点的基因编辑、vr、纳米技术等等之外,人工智能在围棋大赛后大热了一阵并延续至今,眼下最热门的或许是区块链技术,乃至有戏言道,“一言不合就聊区块链”。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作为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区块链被普遍推崇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从而对传统产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包括去中心化等等。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号,重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尽可能详尽和一一对应把现实世界的信息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被动的映射,到虚拟世界开始并日益深入地回过头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操作;也就是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
一、由实到虚
由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的初衷是传输知识,以及存贮和提取知识,把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例如《百科全书》,甚至大英图书馆搬到虚拟世界。移编码知识,移信息,谷歌地图几乎把所有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商店学校一网打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已经、正在以及有待移动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汇成“大数据”。眼下进一步的发展是移“客观的意会知识”,也就是人类在面向自然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如自动驾驶,以及所有人类有规可循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如博弈,哪怕是围棋中的棋感、美学和大局观。一句话,把“客观”存在的知识,不仅是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而且客观的意会知识,移到虚拟世界。
在自动驾驶的事例中,系统的数个摄像头将道路实时场景转化为数据。系统中的算法翻译该数据,即理解道路信息及背景信息,然后在交通规则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时限、油耗等因素,最终到达目的地。由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关键是,在由实到虚的过程中排除疲劳、误操作和形形色色的情绪干扰,产生具体可执行命令输出,如:加速,减速或者角度旋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数据意味着打破未来汽车行业的观念以及改善道路安全。
一旦这些知识(广义)移到虚拟世界,就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完全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摆脱与特定主体的牵连,摆脱上下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语境的束缚,进而打破国家与民族的壁垒与界限,去除意识形态的纷争,屏蔽掉现实世界的所有随机涨落,喜怒哀乐,让知识和规律说话。让知识飞!知识可以在虚拟世界重新排列组合,只有一个条件,按已知的规律飞。虚拟世界既可以让人充分体验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经历,让稀缺并易于陷入争辩的理想实验在虚拟世界看得见,甚至“摸得着”,也可以回过头来用于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吃一堑,在现实世界长一智。
然后就进入到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最高境界,可编程经济。可编程经济的基础就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和设备完全互联互通,完全被数字化。
互联网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规则,如校友、老乡、同事、亲戚等来规定人际关系,而是数字化的关系。先抹掉人与人的差别,都是陌生人,处于启蒙运动者提出的“自然状态”,或者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继而抹掉人与物的差别。在物联网,机器设备都会拥有户口。物与物自主交易(可以联想到技术哲学家拉图尔的“对称”概念)。ibm物联网白皮书称设备民主,就是设备获得了自主的、自由的信息传输和价值交换的权利,不再需要依靠中介机构,也不再需要人,自己就可以完成。
然而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移到虚拟世界,大致有以下情况。其一,难度大而一时移不过去,例如某些久远年代部落中的绝技等。其二,有些知识因产权归属而不允许或只能部分移,由此导致大数据的割裂、缺失而不成其为大数据。还有那些被篡改作假的数据,如点击率、好评等,能否以及怎样进入虚拟世界。其三,因种种因素如权力的干预,情感的渗透等而成为个案、下不为例,随意变化,以及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的“精神”“情”等等,因过不了编程这一关而被屏蔽于虚拟世界之外。最后,有些情况则是现实世界拒绝虚拟世界的介入。这些移不过去的部分,哪怕再有价值、传播的力度再大,也难以逾越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壁垒,也有可能死在“最后一公里”。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规可循。一旦有足够多的传感器并掌握足够大的数据,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分析,就有可能逾越这一壁垒。第二种情况,其一是设置某种权限供两个世界之间实现有条件沟通,其二是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其三,设定前置的甄别机制。第三和第四种情况,除非改变现实世界,否则将被虚拟世界排除在外。
从现实到虚拟,从中心、干预、嵌入、模糊、意会,到去中心化、非嵌入、精确和编码;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样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个人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存在于现实世界,至少可以“我思故我在”;然而随着越来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越来越大,不参加者将自我边缘化。软件定义一切势在必行。
现今世界约50亿人以及20万亿美元的资金被挡在全球经济活动之外,原因是资产所有权存在争议。这些财富将因区块链技术得到释放,加入市场,加速资本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已经有人在想象一个当地法律均靠以太脚本订立的小镇,居民也会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法律的执行和适用范围。甚至可以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因此,随着以太坊的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种新的法律形式已然诞生。当人类社会做不到时,虚拟世界可以做到。
任何一种哪怕是再强大的社会,如果不能遵守互联网的逻辑和规则行事,不想或不善于嵌入到互联网所构造的操作系统当中去,它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在现实世界被边缘化,沦为现实世界的弃儿,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不断由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乃至以后者为重,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就受到动摇。没法移到虚拟世界,不能映射,更不能操作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回过头来没法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交往。从另一个角度说,迄今为止,社会的运行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情感、美,以及宗教或宗教情怀;留在现实世界的只是个人隐秘的信仰,也就是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其包容性与和谐的主张,被认为将在21世纪走向世界。然而,在it、互联网,特别是区块链的发展中,是否会还没有来得及走向世界,先被虚拟世界抛弃,继而在现实世界打入冷宫?软件定义一切将会重塑整个世界。国家(公司、个人)的强大与否,取决于有多少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或者说在虚拟世界拥有多大“疆域”,以及回过头来与现实世界的互动。
当下的状况可以认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博弈,要么现实世界因前述种种原因不能移到虚拟世界,区块链因达不到51%的多数比例而受阻;要么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
二、以虚驭实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多年运行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层技术,把比特币技术抽象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瑞银专家认为,区块链是一项潜在的变革性技术。未来二十年,区块链及相关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和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里产生的影响一样深远,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将会有很多动词,一些无形的东西,一些服务,可能会比一些实际物体更重要,这就是未来的趋势。”这些动词的核心,就是“以虚驭实”。
区块链从最抽象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的、有明确归属权信息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存放在虚拟世界。区块链有以下主要特点。
去中心化。“去”来自政府和资本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同时也是去自我中心。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去中心化必须在拥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或在拥有众多个体的群中才能出现或存在。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或个体来自由选择中心。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开放性。系统开放,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对少数“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或者说许许多多陌生人的信任,免中介,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以及不必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存储,以比特币为例,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及信用积累。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需信任(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产生信任,有助于信用的累积。信任,既是对可追溯既往的积累,也是对透明未来的期望。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公开,但是账户身份信息高度加密,只有数据拥有者授权才能访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基于以太坊的支持编程的区块链协议,不仅能实现各种区块链应用,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太坊可看作是一台“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应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执行能得到保证,这种保证依赖的正是以太坊系统中去中心化的,由全球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组成的,鲁棒性极强的共识网络。赵余认为,以太坊的目标,就是将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和安全这三大特点,引入到几乎所有能被计算的领域。
“智能合约”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一直以来,法律体系都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合约或法律是由充满歧义的语句定义的;第二,强制执行合约或法律的代价非常大。而以太坊,通过数字货币和编程语言的结合,解决了现行法律体系的这两大问题。编程语言是人类用来控制计算机工作,而反过来,计算机则无法猜透人类的意图,因此用任何编程语言写好的指令,对计算机必须准确无误没有歧义,以保证在同样的条件下,这段代码按既定步骤执行。这种特性正是人类现行法律与合约中所缺失的。有了以太脚本(ether script),就可以订立具备这种特性的合约。在以太坊上用代码实现人类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法律与合约,可以有严格明确定义,并且可以自动执行,这就是智能合约。传统合约的顺利执行必须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信任之上,否则肯定会有利益受损的一方;但是智能合约则抛开参与方信任的前提,仅依靠代码强制执行即可。
ibm的范斌认为“人类进步的长河就是一部不断消除摩擦的历史”。所谓“摩擦”,包括信息摩擦,信息不对称,信息无法获取,以及信息风险;互动摩擦,如交易成本,随着规模提高,以及需要管理的资源(包括中介机构)的增加而上升,还有很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无法进入市场;创新过程也会产生新的摩擦。摩擦导致成本上升,阻碍全球商业贸易活动发展,放慢脚步,甚至停滞不前。从引入货币取代易货交易,到以数字签名代替火漆印章,见证了数字(非嵌入)创新所推动的不断进步。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帮助消除上述“摩擦”,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近期内可以实现的效益包括缩短时间、降低成本和风险。
长远来看,行业和社会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区块链网络,期待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甚至总体经济都能实现结构性转变。有关条文,例如tpp及tipp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由国会或国家批准要过关斩将,而后的执行更是充满欺诈、违规或者自说自话。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由区块链技术移到虚拟世界,那么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数字化抹掉现实社会源于利益、权力、亲疏、信用,以及意识形态等形形色色的纷争;虚拟社会可以强制执行,以虚驭实。一旦发生背叛、双重标准和强权,就会被虚拟世界所唾弃,回到现实世界也将不受待见。
区块链让具有价值负荷的事项得以推行。在此意义上,区块链的作用,在于由数字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从以“知你为何”为基础实现自动化,转化到以“望你为何”为依据争取智能化(王飞跃)。“望你为何”,即充溢着价值。人们对区块链的信任逐渐超过对中心化公司与机构的信任。因此,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被认为是世界运作范式的转移。
在更大的视野下,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就像互联网刚开始出现时那样。喻国明进而把互联网视为构造社会、市场和行业全新格局的建构性的要素和力量,互联网 ,就是按照互联网的法则和逻辑来重新统合社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政府和行业相关利益方如何看待区块链,如何认知区块链对现有体系的影响也会对区块链发展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区块链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对于现有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来说,有哪些是不兼容的?
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已经有一些设想与计划。在房地产领域,瑞典计划将房地产交易放到区块链上,只要买卖双方同意交易并签订买卖合同;从这时候,交易中涉及到的所有主体——银行,政府,中介,买方,卖方,就能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实时进行交易确认,绝对安全公平。格鲁吉亚共和国正在开发区块链土地注册系统,以表明政府的现代与透明。在看似落后的加纳,所有权注册登记后就无法被篡改,表明该国不存在腐败行为,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澳大利亚与俄罗斯试图将区块链引入到选举中,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然后逐步推广到议会选举,甚至全民公投。
2016年4月下旬刚成立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认为,“我们不能在还没有想清楚区块链在中国金融领域如何落地的情况下,贸然与国际上的区块链组织接轨,也不能让每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目前虽然有不少行业已经有了区块链应用,但要产生真正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还有很多应用怎么落地,怎么跟现有的企业融合,怎么有效提升生产力,也需要摸索。
由实到虚,以虚驭实。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共享经济等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可以做到,其中也确实含有精神的提升,如创新和共享;但人的自利本性,决定了精神不可能“极大提高”。区块链为解决人作为“类”的精神难题提供了可能性:那就是“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从根本上说,区块链从降生之日起就在于处理人际关系,取代各执一词难以执行的法律,说不清道不明的伦理,进而难辨高下的道德,排除人际关系的亲疏好恶,摒弃种种违规或无限规则。至于“意向性”与喜怒哀乐,虽然不可避免与他人有关,但主要是个人自己的事情,留在现实世界便是。形形色色的情感纠葛,围棋大赛中的荣誉感,乃至李世石“为人类而战”,不能“编程”也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虚拟世界主要是公众世界,现实世界主要是私人世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本文第一部分的观点,现实世界未必都移到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为个人的内心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在区块链席卷现实世界,在“奇点”到来之后。
然而,公众世界与私人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弗里德曼说过一句话:以理性经济人观之,在追求私利方面,上帝与魔鬼没有区别!一旦公众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之下,无论上帝还是魔鬼,在区块链上一视同仁。面对如此条理化规范化的虚拟世界和公众世界,现实世界与私人世界的情感或崇高或卑鄙——本来是投射到公众世界方为公众所知而有此评价,也就或多或少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剩下的只是更加私密的恋情亲情,和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反过来也可以解释一种现象,越是因种种原因不能或拒绝移到虚拟世界的现实世界,就越是强调伦理道德,如“感动”“最美”,等等;而在现实世界,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条理化规范化的公众世界则无需如此强调,照章办事就是了。
以虚驭实,由公众世界而及私人世界。
三、质疑
区块链走到舞台的中心,自然也就成为各种质疑的众矢之的。2016年7月,gartner公司发布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眼下的区块链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随即可能就会进入断崖式的“幻灭期”。对于目前的“期望”存在以下争议。
其一,信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是“程序公正”,并不关涉前因后果,这一点类似于三段论,保证推理过程,至于大前提是否正确与之无关。信用亦然,不是绝对的真,而是有条件的真。质疑者认为,技术中立,不能判断是否公平。而所谓的信用就是不做假,有可能之前的记录是错误的,但如实记录了。智能合约的设计者也需要考虑合约在执行后外界条件变化(非区块链内条件)的情况下的业务方案,例如所谓“不可抗力”。还有,“最终解释权”又该如何处置?
其二,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
在具体操作上,区块链如果要保证信用的去中心化,需要用户等待公链上的确认,就不太可能做到高频交易。而私有链则违背了区块链的核心——信用。或许,可行的是以牺牲一定信用为代价,既提高交易频度,又实现隐私保护的“广义侧链”。去中心化共识技术的应用将会服从幂律分布,大多数的应用太小不足以保证自由区块链的安全;大量的去中心化应用,尤其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需要进行应用之间的交互。世界经济论坛调查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gdp中有10%的相关信息将用区块链技术保存。在未来的几年中,作为编织这一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平台,企业级区块链的基础建设将变得十分重要。
区块链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此吻合。区块链1.0——数字货币,可编程货币;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可编程经济;3.0——dao、dac(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区块链大社会(科学,医疗,教育etc);4.0 ——区块链 人工智能、区块链 能源。在“版本”的升级过程中,区块链有待与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企业、行业、政府逐步融合。再者,区块链还存在所谓“五大迷思”。
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区块链,并不是两个世界之间截然分明的分界线,两个世界之间不是一纸之隔,而是在结构上有一个如同计算机7层那样的层次框架,在时间上有一个层际间的逐一提升过程。
再者,即使具有高度随意性例如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随着关于量子与意识关系的研究升温,量子计算机发展成熟,是否可以期待有新的计算机语言,譬如“全球脑”将遵循模糊(fuzzy)逻辑。概念是这样,行为是那样;有时这样,有时那样。
此外,虚拟世界也有随机涨落和蝴蝶效应,因为代码的世界总会存在bug、病毒、木马,它们的作用也有随机性,也可能广泛传播,造成大面积的系统瘫痪。
一句话,区块链技术在发展中。例如,区块链技术开发、研究与测试工作由于涉及多个系统,因此,时间与资金等成本问题将阻碍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但利用云平台搭建测试环境,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
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经说过:“当一位杰出但又上了岁数的科学家称某事是可能的时候,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当他称某事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很可能是错误的。”
科技中国2017年第一期p11-17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9888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 9888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的技术支持: